趨化因子試劑盒是一種用于檢測趨化因子含量的專業工具,在生命科學研究和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。趨化因子是一類能夠引導細胞定向遷移的小細胞因子或信號蛋白,通過與趨化因子受體的結合,調控免疫細胞的遷移和定位,參與炎癥反應、免疫應答和組織修復等生理過程。
趨化因子試劑盒基于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(ELISA)等原理,利用雙抗體夾心法等技術,能夠特異性地檢測樣本中的趨化因子水平。試劑盒中通常包含固相抗體、酶標記抗體、標準品、顯色底物等關鍵組分,通過一系列溫育、洗滌和顯色步驟,最終利用酶標儀測定吸光度,從而計算出樣本中趨化因子的濃度。
1、試劑準備
從試劑盒中取出已包被抗趨化因子抗體的酶標板、趨化因子標準品、酶標記物、底物溶液(A液和B液)、洗滌液、終止液等試劑,使用前讓其在室溫(20-25℃)下平衡,確保實驗結果穩定。
若洗滌液是濃縮液,需依照說明書指示,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稀釋并充分混勻。
2、樣本采集與處理
血清:使用不含熱原和內毒素的試管,操作過程中避免任何細胞刺激。收集血液后,室溫放置2小時或4℃過夜,然后于1000g離心20分鐘,取上清即可檢測,或將標本放于-20℃或-80℃保存,但應避免反復凍融。
血漿:可用EDTA、肝素或檸檬酸鈉作為抗凝劑,標本采集后30分鐘內于2-8℃、1000g離心20分鐘,或將標本放于-20℃或-80℃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。
細胞上清液:1000g離心20分鐘,取上清即可檢測,或將標本放于-20℃或-80℃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。
組織勻漿:用預冷的PBS(0.01M,pH=7.4)沖洗組織,去除殘留血液,稱重后將組織剪碎。將剪碎的組織與對應體積的PBS(一般按1:9的重量體積比,比如1g的組織樣品對應9mL的PBS,具體體積可根據實驗需要適當調整,并做好記錄。推薦在PBS中加入蛋白酶抑制劑)加入玻璃勻漿器中,在冰上充分研磨。為了進一步裂解組織細胞,可以對勻漿液進行超聲破碎或反復凍融。最后將勻漿液于5000×g離心5-10分鐘,取上清檢測。
3、標準品稀釋與加樣
參照試劑盒說明書,明確標準品的稀釋倍數與步驟。通常試劑盒提供高濃度標準品母液,需逐步稀釋成不同濃度的標準品溶液。
例如,用移液器精準吸取標準品母液,加入含相應體積稀釋液的無菌EP管。吸10μL標準品母液至90μL稀釋液,輕柔吹打混勻,實現10倍稀釋。依此方法,依次得到不同濃度梯度標準品溶液。每次稀釋后更換吸頭,防止交叉污染。
將稀釋好的標準品溶液依次加入酶標板標準品孔,每孔加100μL。加樣時,移液器垂直懸空于孔上方,緩慢勻速注入,避免產生氣泡,保證加樣準確。為提高準確性和重復性,每個濃度標準品設2-3個復孔。
4、樣本加樣
將處理后的待測樣本(如血清、血漿、細胞培養上清等)加入酶標板樣本孔,每孔100μL。加樣確保樣本無氣泡,加樣量準確。
5、溫育
加樣完成,用封板膜密封酶標板,放入37℃恒溫培養箱溫育60分鐘。嚴格控制溫育時間和溫度,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。
6、洗滌
溫育結束,小心揭去封板膜,棄去酶標板液體,倒扣在吸水紙上拍干。每孔加350μL洗滌液,靜置1-2分鐘,甩去洗滌液后再次拍干。重復此洗滌步驟5次,徹d去除未結合物質。每次洗滌后確保洗滌液充分去除。
7、顯色
洗滌完成,每孔先加50μL底物A液,再加50μL底物B液,加樣避免產生氣泡,加完輕輕振蕩酶標板混勻。將酶標板放入37℃恒溫培養箱避光顯色15-20分鐘。此時,酶標記物催化底物反應,溶液逐漸顯色,顏色深淺與樣本中趨化因子含量成正比。
8、終止反應
顯色時間到,每孔迅速加50μL終止液,輕輕振蕩混勻,反應隨即終止。加入終止液后立即進行吸光度測定,避免時間過長結果偏差。
9、酶標儀測定
將酶標儀檢測波長設為450nm,若有雙波長功能,同時設參考波長630nm以消除干擾。將終止反應后的酶標板平穩放入酶標儀,測定各孔吸光度值(OD值)。讀取數據時保證酶標板位置正確,確保數據讀取準確。
10、數據分析
以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,對應平均OD值(扣除空白對照OD值)為縱坐標,用專業軟件繪制標準曲線。一般采用四參數擬合曲線方程確保準確性。
根據樣本平均OD值(扣除空白對照OD值),在標準曲線上查找對應濃度值,即為樣本中趨化因子的含量。若樣本檢測前稀釋,根據稀釋倍數校正濃度,得到原始樣本中趨化因子的實際濃度。
